机要工作是党和国家用来传递秘密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集信息安全与保密于一身,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保密工作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计算机网络泄密事件已经占泄密总数的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机要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充实和更新信息保密与安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机要员信息安全教育相对落后,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培训知识陈旧老化、更新不到位和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对机要员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西部地区高校机要员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信息保密与安全素质是机要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其工作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机要员与信息保密和安全教育的关系很密切。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个高校还没有保密专业的毕业生,各企事业单位部门的机要员都是来自于各种专业,其专业背景互不相同,各有千秋,因此,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是广大机要员更新保密业务,增强保密意识和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整个机要工作质量和机要员工作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过程,它不单单是技术的教育问题,还涉及管理学、法律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工程,涉及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法律学科等多学科资源。 一般情况下,广大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是由省级国家保密局主办和负责。因此,省级保密局要积极与有关行业部门(如高校)合作开发培训教材,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以及机要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机要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在充分了解机要行业现状及其对信息保密和安全技术需求,并跟踪机要行业需求和信息技术前沿的基础上修订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的培训课程体系,及时更新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培训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机要工作人员。 为此,本文提出"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重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提高→主抓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整个培训模式是以提高机要员信息保密业务与信息安全素养为培训目标,以更新、充实机要员工作业务知识以及信息保密与安全知识为学习动力,以强化机要员的保密意识和提高信息安全防范的实际技能为主,以便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中机要工作的需要。各个教学培训阶段简述如下: (一)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阶段 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阶段为脱产培训的第一阶段,时间可以根据当年培训内容确定,一般需要1周,主要进行保密业务知识的培训,要求受训者完成最新保密业务知识和保密法律法规等培训课程的学习。其设计思路是强化和更新机要员业务新知识以及保密新法规,在"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够用和保密意识强"的思想指导下精心组织培训教学。根据机要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机要职业资格标准,改革现有的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过程性保密业务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概念的理解为辅。理论叙述要反映受训者的接受能力和机要工作的实际需要,从最基本的和最新的保密知识出发,通过一些完整的实际案例引入机要工作业务知识和理论,使受训者带着实际的机要工作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培养受训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阶段的课程体系是:保密工作概述,保密法律法规以及保密管理,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保密管理,保密监督检查方法、信息和通信设备使用保密管理等。 |